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遭遇无数艰难险阻、经历各种生死考验,之所以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正是凭着那种与生俱来的“红船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
第一,“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征程中淬炼而成的不畏强敌、不惧风险、视死如归、忘我奉献的风骨和精神,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特有的优秀基因,发轫于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专制统治之下,军阀割据,相互争战,国家四分五裂,人民苦难不堪。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的鼓舞下、在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开始觉醒,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成立党的早期组织,努力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者展开激烈论战,并积极组织工人运动。1921年7月,来自全国各地和旅日党组织的13名代表,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险阻,汇聚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巡捕房暗探闯入,会议辗转改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正是在这条游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第一份决议,确立了党的初心使命,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完成了缔造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这条游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也因此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史册的名字——红船。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倡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内涵的“红船精神”,明确了其在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的源头地位。
第二,“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回顾革命历史、解码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这两个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中国革命原点。参观结束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将“伟大建党精神”凝练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明确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第三,两种精神有机结合。伟大的革命实践形成伟大的革命精神,伟大的建党实践铸就伟大的建党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方面,“红船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红船的意义在于它承载了完成建党的千钧重担,并因此成为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将“红船精神”明确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在中国革命史中的地位、“红船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的地位,都源于建党这一历史伟业。所以,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红船精神”,也是一种建党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
另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是对“红船精神”的超越与升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如同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一样,也经历了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伟大建党精神”反映的是党整个创建过程中所有早期组织及其代表性人物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品格意志和精神风范,反映他们在为什么建党、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上形成的共同理想、价值共识和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概括,正是对建党历程中某一特定时空、人物的精神内涵的超越,实现了对“红船精神”等具体精神的抽象、升华。
(本文系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建设项目“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19GG44)阶段性成果)
(作者: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郭立;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怀友)